中央苏区介绍

2018-08-06
来源:

    中央苏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1927年-1937年),由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般称中央苏区。

    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苏区是由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的。


中央苏区

外文名:Central Soviet Areas,又    名:中央革命根据地

组    成: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组成;存在时间:1929年1月-1934年10月

全盛时面积:8.4万多平方公里;全盛时人口435多万。全盛时,设有4个省级苏维埃、60个行政县

中    心:瑞金;主要苏区县:兴国、于都、长汀等

最高机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简介



     1931年11月,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般称中央中央苏区中央苏区苏区。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其主要武装力量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

  随着近几年党史界的学者、专家对中央苏区范围的深入研究,中央苏区范围有所扩大。截止2011年9月1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已确认全国共有42个中央苏区县:福建省达22个,江西省达13个,广东省7个。另有资料显示,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1933年中央苏区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共设有60个行政县,其中江西省22个县,福建省15个县,闽赣省16个县,粤赣省7个县。中央苏区总人口为435万,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


中央苏区分类


广东省


(11个)

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大埔县、丰顺县、平远县、蕉岭县 [1]

韶关市:南雄市

潮州市:饶平县

河源市:龙川县


发展过程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

    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赣西、赣南特委的领导下,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领导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赣南、闽西的这些小块红色割据区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在上述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中央苏区的发展


      1930年1月,江西红军四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军第六军。2月7日,中共赣西南特委、赣南特委和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军委共同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统一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赣西、赣南和湘赣边三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任主席,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邓子恢任主席。4月,闽西地区红军五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军第十二军。6月,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第四、第六(不久改称第三军)和第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8月,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10月,毛泽东领导红一方面军挥师江西,攻克吉安重镇,建立了以曾山为主席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1931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在周恩来未到任前,由项英、毛泽东先后代理书记。9月,中央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使赣南、闽西两部分联成一片,根据地扩展到30多个县境,在24个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同时,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至此,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并统辖和领导全国苏维埃区域的斗争。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率领下,于江西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随后,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共十多万人。

      1933年1月,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2、3月间,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而且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1933年秋,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四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中央苏区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苏区振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苏区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使原中央苏区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若干意见》指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战略需要;是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若干意见》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战略定位是: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若干意见》共11章45条,主要包括: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道路建设等任务,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凝聚振兴发展民心民力;大力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优势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增强“造血”功能,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坚持以改革开放促振兴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在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对口支援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现全面振兴。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